厦门资讯   /   热门景点   /   泉州洛阳桥在哪里_泉州洛阳桥好玩吗
⭐本攻略由具有资质的相关合作旅行社或者热心网友提供

泉州洛阳桥在哪里_泉州洛阳桥好玩吗

发布时间:22-03-01

浏览:410

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墓础的开端。对于一个普通的旅游者,洛阳桥的吸引力并不在于石桥本身,而在桥中碑亭林立的历代碑刻。不论是从传统审美和历史价值两方面来讲,都值得一游。


景点信息


 


  地址:泉州市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


  门票:5元


  开放时间:8:00—17:30 


  交通:13路、19路公交车可达。


 


旅游小贴士


  碑亭中“万古安澜”宋代摩岩石刻十分有名,桥南的蔡襄祠中,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景点相关资料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 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允1426-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597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工之琦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42.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层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一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人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石桥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模宏大。历史上洛阳桥有两次规模较大的重修。一是在明宣德二年(1427年),郡人李俊育、僧正淳重修,增高3尺。一是1932年抗日将领蔡迁锴重修增高,铺设钢筋水泥路面。现桥长835米,宽7米,桥墩31座,石亭2座。明清重修碑记12座,崖修“万安桥”三字和几座石像石塔。桥南有忠惠祠,系纪念蔡襄造桥功劳而建。内有石碑,为蔡襄撰文书写《万安桥记》。桥北有昭惠祠,系奉祀护桥海神而立。另有真自庙供奉义波和尚,赞颂其为造桥鞠躬尽瘁,桥成人亡的献身精神。


 


  “洛阳潮声”,历来是泉州的十景之一。游客伫立桥上,在松荫下看“潮来 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另有一番情趣。 解放后,洛阳桥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旧桥,60年代于旧桥西面又 架了一座新桥,供机动车辆行驶以减少旧桥的压力。近年,政府又拨巨资重修洛阳 桥,气派非凡。如今新旧桥并驾江上,连同新建的铁路桥,如三虹卧波,连峰齐美 ,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