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橄榄坝在哪里_西双版纳橄榄坝好玩吗
发布时间:22-03-01
浏览:965
橄榄坝位于景洪东南约30公里处的勐罕镇,几百户傣族人家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所以这里具有浓郁热带风光和民族色彩,是傣家竹楼及水上风光的结合。橄榄坝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双版纳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气候最炎热的地方。炎热的气候为橄榄把带来了丰富的物产,这里热带水果种类繁多。除鲜果外,橄榄坝还出产大量的果脯,所以在橄榄坝到处都可以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场。自然、纯朴、宁静的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绿孔雀尾巴”的雅称。人们把橄榄坝比作开屏孔雀的尾巴——绚丽多彩,而橄榄坝上布满了美丽富饶的傣族寨子,就象装点在孔雀尾巴上闪亮的花斑。
橄榄坝意为“宫廷花园寨”,里面有两个比较大的寨子,一个是曼春满,也就是花园寨,另一个是曼听,也就是花果寨,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寨子,都会看到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景区内的椰子树、槟榔树、芒果树、菠萝蜜、绣球果等热带植物和花卉布满整个村寨,树丛中掩映着座座傣家竹楼,赏心悦目。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地址:景洪东南约30公里处的勐罕镇,
开放时间:8:00-18:30。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有停车场,村民家中的庭院也可停车
住宿:
傣族园里面几乎家家户户可以住宿,淡季住宿费是20元/人,旺季时最好提前预定。吃饭另算
特别提醒:当地的农家乐洗澡多用太阳能热水器,若太晚洗会没热水。
西双版纳景兰客栈
推荐理由:客栈位于景洪市中心地带,出门购物吃饭都很方便。距夜市场仅百米之遥,步行到曼井兰品尝特色傣家小吃、烧烤也不用10 分钟的路程。
西双版纳晓娟家庭旅馆
推荐理由:家庭旅馆,在景洪的两个新小区。丽水景苑位于景洪市旅游开发区,联排别墅,共有三层。假日湾位于景洪市版纳乐园,是电梯楼5楼。
西双版纳绿光青年客栈
推荐理由:校园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精标和家庭房的桌椅和都是从泰国运来的藤椅家具,太阳照进屋子里,在阳光下打个盹儿,等太阳落山出门觅食去,西双版纳的生活,就该是这样懒散的。
周边景区:曼听公园(春欢公园)
旅游小贴士
美食:除了正宗的傣菜以外就是烧烤了,到晚上当地人摆烧烤摊子有好几公里长,那的烧烤别于其他地方,是用香矛草裹制烤,味道清新特别,推荐香矛草烤鱼和鸡,这是当地的招牌。
节日:每年的傣历新年,也就是泼水节期间,到橄榄坝镇上赶集的群众都要专程来这里游览、朝拜、欢度节日,非常热闹。
最佳旅游时间:橄榄坝风光迷人,地势底,气温湿热,具有浓厚的热带南国风光,一年四季青翠嫩绿。间或,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少女从竹楼中出入,更给这美景增添姿色。
傣族园常设活动项目
寨门迎宾:每天100人的傣家小卜哨参与迎宾活动,给游客跳迎宾舞、唱祝辞、洒水祝福,使游客感受傣家人的热情、质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傣族村寨参观:欣赏亚热带傣家庭院风情,观赏品种的热带水果及傣家干栏式建筑。
曼春满古佛寺参观:在曼春满古佛寺游客参加拴线、念经、烧蜡条香、抽签等佛教活动。 傣族民间音乐演示区:在这里,游客可以尽略的领略观看葫芦丝演奏、 赞哈表演、巴乌独奏、竹楼恋歌等生活情景。
傣族手工艺展示:根据五个自然村寨的特点,各有侧重开展织锦、傣首饰制作、榨糖、制陶、贝叶经的制作等民族工艺品的加工参观。
傣家民居参观、傣家做客:向游客展示傣家干栏式建筑特点,体验傣家的待客礼仪,了解傣族居住环境和竹楼文化。
赶摆:赶摆场上,游客可以尽兴品尝傣家风味烧烤和四季新鲜水果。
歌舞表演:勐巴拉纳西艺术团以优美的舞蹈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的传统历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亮丽多情,反映傣族多彩的民族歌舞形式。
天天泼水节:开展100-200人参与的大型泼水活动,使游客感受傣族泼水节的气氛。
傣家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根据季节特点,举行赛龙舟、放高升、斗鸡、丢包、赛鼓、燃放贡菲、赶摆、赕佛等活动
景区相关资料
自然、纯朴、宁静的橄榄坝素有“孔雀羽翎”、“绿孔誉尾巴”的雅称。人们把橄榄坝比作开屏孔雀的尾巴——绚丽多彩,而橄榄坝上布满了美丽富饶的傣族寨子,就象装点在孔雀尾巴上闪亮的花斑。无论你走进哪一个寨子,都会看到典型的缅寺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寨子四周到处是铁刀木树,又叫挨刀树,这种树砍了又发,越砍越发。傣族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他们在寨子周围种上这种铁刀木树作为烧柴以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
风光优美的西双版纳橄榄坝是澜沧江穿越景洪之后流经的又一个平坝。这个坝子,以热带风光优美而闻名。有人比喻说,西双版纳宛如一只绿孔雀,橄榄坝就是西双版纳绿孔雀美丽的尾巴。西双版纳橄榄坝,是位于澜沧江中游的西双版纳勐罕坝子的别名。这个坝子傣语一直称为勐罕,是今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政府机关所在地。勐罕一名,意为将布匹卷起来的地方。西双版纳民间传说,释迦牟尼到当地传教之时,西双版纳橄榄坝当地百姓将自织的土布铺在地上相迎,让其踩着白布而行。因布匹有限,路径漫长,人们只好前面铺后面卷,铺了卷,卷了铺,一直将释迦牟尼迎进今日的曼孙满村。
释迦牟尼深受感动,便以群众卷布之举为该地命名,称这片平坦的土地为勐罕。到了抗日战争期间,勐罕坝子又有了西双版纳橄榄坝这个别名。这一别名,据说来源于日机投弹轰炸之时,西双版纳傣语形容群众蜂拥入林躲避的“橄榄号坝埋”一语。但这仅是传闻,未见有何记载。
西双版纳橄榄坝面积约56平方公里,在西双版纳州境内的河谷盆地中,面积仅次于勐遮与西双版纳景洪,是名列第三的坝子。这个坝子坐落在澜沧江畔,海拔仅530米,年平均温度在21.6℃以上。具有面临大江、气温高、雨量充沛、土地平坦肥沃的自然环境优势,既适宜于种植水稻,又适宜于热带果木和经济林木的生长。西双版纳橄榄坝内有水田3万多亩,是水稻的主产区,也是水果和橡胶的主产区。西双版纳橄榄坝平坝中分布着的80多个村寨,户户种田,家家种果,村村有胶园,寨寨有林木。西双版纳橄榄坝每个村寨附近都有棵连棵、蓬挨蓬的铁刀木林,西双版纳橄榄坝每个自成院落的傣家庭院,或种椰树、或栽芒果、或育翠竹、或植槟榔。许多竹楼有高大的菠萝蜜树遮荫,西双版纳橄榄坝有花果掩映。路边道旁的椰子树上挂满果实,西双版纳橄榄坝显出“南国美女”的风姿;槟榔树亭亭玉立展示苗条身材。西双版纳橄榄坝整齐的竹篱、苍翠的果木、怒放的叶子花和精巧的竹楼相互掩映交织,组成了一处处庭院园林景观。寨边那些古香古色的佛寺、佛塔和寨间那些用亭塔、屋宇装饰的古井,以其古老特殊的造型,西双版纳橄榄坝形成一道诱人的风景…。西双版纳橄榄坝的村景和庭院园林,千姿百态,宛若孔雀美丽的尾羽。
橄榄坝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西双版纳傣族,和其他地区的西双版纳傣族一样,有着灿烂的文化、浓郁的西双版纳民族风情。人们为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建立了勐巴拉纳西王国园林、民族神话园等民俗村。这奇异的名称和园内的各种活动内容,令不少游客叫绝。西双版纳橄榄坝还是个大果园,这里出产的椰子、菠萝、西瓜、香蕉和酸角都很有名。西双版纳景洪市场上的菠萝、椰子大多来自这个坝子。人们都说,西双版纳橄榄坝的椰子汁多肉厚,菠萝个大味甜。青翠的橄榄,有着甘美的回味。西双版纳橄榄坝这片以橄榄命名的土地,令人产生如青橄榄般的无穷回味。
涌翠的胶林,是西双版纳橄榄坝诱人的一景。这里的胶林,与亭亭玉立的椰林相衬,被人誉为“胶林椰雨”景观。西双版纳橄榄坝橡胶的产量虽然尚未名列前茅,但坝子中间有着西双版纳的第一片胶园,西双版纳橄榄坝园里那60多株1948年便落籍橄榄坝的古老胶树,凝结着李宗周等爱国华侨的赤子心血。 这胶园内建有一纪念场所,其间建有一座傣式复瓦状方亭,亭内立有一碑,上书“版纳胶源”4个金底红字,碑背面镌刻着这片胶园的建园史。
傣族园位于景洪市橄榄坝一个被人们誉为“绿孔雀尾羽”的美丽地方。这里江湖环抱,东临西双版纳唯一的天然湖泊龙得湖,浩荡磅礴的澜沧江绕西而去;景区内四季常青、绿树掩映、花果飘香、鼓乐时鸣、梵音缭绕,平添几分神秘,令人无限向往。
傣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有着优秀灿烂的历史传统文化。竹楼建筑、民族歌舞、美术绘画,佛教艺术以及傣文都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劳动智慧的结晶。
是由五个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自然组成有300多户,1500余人。这里的村民纯情、好客、民俗独特浓烈,艺术瑰丽多彩。建于1000多年前的曼春满佛寺、曼听佛寺以及曼乍佛寺是橄榄坝佛教活动中心,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寺内佛像、壁画、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而到傣家竹楼做客,体会村民的淳朴、热情、品尝傣族风味、感受傣族礼仪,更让人留恋往返。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漫步于竹荫小道,那阵阵悠扬的葫芦笙、丁琴声和象脚鼓声,则让你如醉如痴,无限神往。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欢乐的泼水节,颀赏到美伦美奂的孔雀舞,你还可能接到傣族美丽的小卜哨丢过来的充满情意的绣包;晚上,你可和我们热情的一起参加澜沧江边的丰富多彩的篝火晚会,尽情的欢歌起舞!
人们常说,“不到橄榄坝,不算到西双版纳”。而只有到了傣族园,你才算真正到了橄榄坝。游览傣寨终生难忘。这里不是世外桃源,她就是你身边美丽而神秘的“香格里拉”
每年的傣历新年,也就是泼水节期间,到橄榄坝镇上赶集的群众都要专程来这里游览、朝拜、欢度节日,非常热闹。而且,这里每天下午3点都会有表演,之后在广场上有大型的泼水活动,游客可以参加,尽情欢乐。
有关传说
盘王节是瑶族盛大的节日,时间为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生日)。节日期间,人们杀鸡宰猪,喝陈年老酒,唱盘王歌,跳盘王舞,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 传说:这一节日源于古代一个传说,古时评王与高王交战,评王以重金和许嫁三公主为赏,鼓动人们去刺杀高王。盘护出征,斩杀了高王。评王将三公主嫁给盘护,封为盘王。盘王与三公主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所以盘王作为先祖受到崇拜和祭祀
傣族踪源
西双版纳有13个民族,傣族为主体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35%。
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购有关史迹。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自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或“焚夷”,清代以来则多称为“摆夷”。但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作“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族和同一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百粤”)。
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在先秦以前“百越”族群分布于自长江东南沿海即今浙江、福建、两广以西,直至今云南、东南亚北部的广阔地带。他们以“文身断鬃”为共同习俗,而又相互杂处,“各有种姓”。“掸”是“越人”的西部一支,又称“滇越”,当在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其西南地区。建国以来,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士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傣族禁忌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 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起。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须知: 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在街上买菜时,不能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们的头。傣族认为“头”是人的首领;上楼脚步要轻,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妇女产后不满月不能到别人家去玩;家中有丧事,未出丧不准到任何人家去。
参观佛寺要注意一些禁忌: 忌口、忌心、忌行为,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心诚则灵;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划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铓锣和其他乐器。